“让一让,让一让!”

“快滚,没看见我家二公子来了吗?”

几个小厮在前面,蛮横的把挡在前面的人推开,以便自家二公子进去看热闹。

很快,罗迁就到了最里面。

这一幕,大家都敢怒而不敢言。

但没办法,谁让对方是罗家的二公子呢。

要是不让路,少不了被那些小厮打一顿。

这样的事,在哪里都有发生——有钱有权之人,欺负弱小,太寻常不过了。

古代如是,现代更甚。

罗迁到了里面,看见的不是斩首犯人,而是几个县里的衙役,正在张贴告示。

“各位百姓,北方的柔然又打过来了。”

“前线吃紧,兵力稀缺。”

“陛下已经发了诏书,要在全国大规模征兵。”

“每家每户,必出一名男丁,七日之内到岭原镇集合。”

“如果不服兵役,将会受到......”

“......”

一个领头的衙役,在反复的跟百姓们解释。

没办法,古代的百姓,大多是文盲,不认识告示的字,必须由官府的人念出来。

“啊,又要征兵?”

“每家每户还必出一名男丁......”

“我大哥、二哥已经战死了......要轮到我了吗?”

“我不想当兵打仗啊!”

“不想有什么用,北方的柔然,亡我之心不死,不想打也得打。”

“我要去当兵,保家卫国,建功立业。”

“嘿嘿......我苦练武艺多年,终于有了用武之地。我一定要在战场立功,光宗耀祖。”

“该死的蛮子,为什么老是劫掠中原,我不想打仗啊,过太平日子不好吗?”

“......”

“......”

百姓们听到了告示的征兵令,说什么的都有。

有的想打仗,以此建功受赏,升官发财;有的不想打仗,怕死在了战场之。

有的憎恨柔然,为什么要挑起战争;有的反而跃跃欲试,唯恐天下不乱。

“北魏发了征兵令,看来,花木兰要去替父从军了。”

“我也应该去战场赚取战功值了。”

熟悉《木兰诗》的罗迁,知道故事线已经展开了。

“昨夜见军帖,可汗大点兵。”

“......”

“阿爷无大儿,木兰无长兄。”

“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。”

这些诗句,罗迁熟悉得都能背下来了。

...

搞清楚了是怎么一回事,罗迁就从人群里出去了。

这一次,都不用小厮开路,百姓们就自动让出了一条路。

“忠爷,我们不去吃饭了。”

“你给大家多折算一两银子吧。”

罗迁对一旁的忠叔说道。

“二公子,怎么了?”

“为什么不去了?”

“刚才您的兴致还挺高的啊。”

忠叔还没搞懂,为什么二公子突然变卦了。

难道是因为,他心忧国家,茶饭不思了吗?

不应该啊。

二公子不是这样的人。

“没有为什么,就是不去了。”

“不过,你要大家在城里,悄悄的给我打听一个人。”

“她叫花木兰,其父叫花周。”

“谁要是给我打听到了,必有重赏。”

罗迁又悄悄的对忠叔说道。

“花木兰,花周?”

“二公子,莫非您......”

“哈哈哈......”

“老奴懂了,这就派人......不,老奴亲自去办......”

忠叔一听,一下子就懂了,或者说,是他误会了。

花木兰,听名字就知道是一个女子。

而且,二公子要悄悄的打听,莫非是......看了人家?

好啊,这是天大的好事啊。

二公子已经年满二十,若是其他人,早已成亲了。


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